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冬至。心平安


圖  / 文  : 彥任
練習者   : 心宇,only






平安夜,天空零星雨落。
李克承故居長廊燈光,
溫暖安定。
2月京都大雪時,鴨川庵有相同氣息。

靜、定、流動。
言語沈潛。

空間中默契滑過;
時間感,忘了存在。

心。
安穩、真實。




給親愛的孩子

心宇

昨天,我們在新竹影像博物館一起看了等待已久的紀錄片:
《給親愛的孩子》





我是宜蘭長大的孩子,山林溪澗田野草徑,幼少時期仍然環身皆是。山海與我們距離之近,僅需要一輛普通鐵馬。國小遠足在圳頭野炊抓蝦;初戀背景是憂鬱藍的宜蘭海岸,與綠蔭光影靜謐蜿蜒的宜蘭河。

而這些年,我有時不認得我的家鄉;有時看著我的孩子想,將來他成年後,記憶中還會有成片的,或溫柔或狂野的綠嗎?

25歲研究所畢業時,曾回宜蘭做了2年田調採訪工作。這讓我對日據以來,台灣是如何一階段一階段失去大山巨林有初步的了解。但當時年輕的我,並無意識到該為或能為此做些什麼。

謝謝幾乎同齡的黃淑梅,因為30歲時921地震後現場目擊的震撼,她的生命從此與這座島嶼真實相連。

她將深情、理解、努力、與行動......注入紀錄片中。

如果,有更多的我們因為看見、了解,而傳達、而行動,
那麼,荒蕪之地也將再次充滿新苗繁花......即使需要等上300年。

這是一座曾經蓊鬱百分之七十大山綠林的豐饒島嶼啊!

黃淑梅導演仍帶著《給親愛的孩子》在北、中、南巡迴展映,
片中的魯凱族耆老Lekeai與陳玉峯老師也一如既往在守護山林的路上前行著。
看見了嗎?他們正對我們招著手
......

帶著自己和孩子一起來吧!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叩問-- 2016年元旦共修邀請


心宇

每年年末,我們如此俯視自心:

不要問自己,「如果我把這個送給另一個人,我將擁有什麼?」
要問,「如果我不能將某件事物送給另一個人,那麼擁有它有什麼用處?」
                                                                                                                                    --- 寂天菩薩




2016元月一日上午,將是練習室第三年的元旦共修。
        新年第一天,我們以100分鐘的練習---靜坐、唱頌、陰瑜伽和陽瑜伽,向自身與世界致意。
所有練習時生起的敞開、寧靜、專注、正念,我們獻予世界。
所有練習中觸碰的局限、脆弱、困難、無明,我們深深接納。
所有參予者的學費,交予新竹市家扶中心貧童獎助學金。

請參看2014年的〈開始--元旦共修小記
以及,2015年的種子--元旦共修小記

一旦清楚意識到站上墊子,既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人時,寬廣的練習道路就展開了。
OM......願你同在。


Invocation to Patanjali -- 向巴坦加里致意


2015年立冬之後,練習室所有課程以Invocation to Patanjali梵頌開始。
我們合十俯首向練習路上所有的上師與老師們致意,
願自心柔軟,行過尊敬與謙遜的橋樑,與內在光明合一。OM......心宇




(艾揚格上師唱誦   Invocation to Patanjali)



Why we cha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We chant so that at the very beginning that feeling of sanctification comes from inside, with the feeling of surrendering oneself, because nothing can be learned in this world unless you have the humility to learn.


為什麼我們在課程開始時唱誦?

以唱誦開始練習,讓我們得以由內心去感悟,試著放下自我;
因為,唯有抱持謙遜的心,才能真正學習世間所有事物。
--- Geeta Iyengar


Invocation to Patanjali 梵頌詞與解說 (英譯)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現在就開始

作者:RJonas
中譯:景清
審譯:心宇


(註:文章譯自〈Home Practice: Starting Now〉,中譯提供練習參考,若詞句有不符作者原意,請以原文為主。)

在家(自我)練習是瑜珈的核心。到瑜珈課堂上課,放鬆身心很好,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瑜珈學到更多。
自我練習很重要,絕對不容錯過。一旦你開始在家練習,那麼你就是開始真正地在學習,真實地在經歷瑜珈的身心靈內化轉變。
如何進行在家練習?明天早上起床,就開始練習,之後的每一天都這麼做。
當然你會覺得很難做到,底下有一些提示可以幫助你開始,並且能繼續維持。
剛開始慢一點初學者容易把在家練習的標準設得太高。他們會認為完美的練習就是要做足完整一小時的體位串聯,不然會感到失望,然後就此放棄。
事實上不然,要練習所熟悉,能讓你感到有自信的一些體式,不需多。
當你完成練習,躺到瑜珈墊上大休息五分鐘。你就已經完成十分鐘的在家練習。
保持紀律把在家練習列為首要優先。然後每一天做。維持兩個星期,然後評估身體和心理是否有感覺比之前好。如果感覺可以輕鬆的做到,很快地就可以把十分鐘調長為半小時的練習。容許自己給瑜珈練習一點時間和空間,它將會在你生活中保留一席之地。
安排時間和地點選一個不會被打擾的時間和地點。如果兩者都允許的話,保留每天固定的時間。排在早晨當作每天的開始是最好的安排;不然就稍後排在當天有空檔的時間。剛起床,身體可能是僵硬的,但是心靈平靜,可以接收敏銳的感受,這對於練習很重要。當然你覺得在下午或傍晚比較適合,就排這些時段練習。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拜月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愉快

(圖片:網路)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扭轉三角式 (Parivrtta Trikonasana) (二)

練習者  心宇,景清
拍攝      彥任
筆記      景清            2015.09


(扭轉三角式 / Parivrtta Trikonasana)
較早記述的扭轉三角式筆記,約兩年多之後的回返,扭轉三角式是持續練習的體位法之一;這次補充和記述所遇到的問題和需要關注調整的方向。
屬於站姿同樣性質的扭轉三角式,進入的方式跟加強側伸展式、戰士一等的預備姿勢一樣,由山式來到四肢伸展式,以右腳在前為例,右腳由髖關節處外旋90度,腳尖朝前,左腳內旋約3060度之間,轉動骨盆朝向正前方,到此的原則是盡量能維持兩邊的臀部等高,沒有一前一後,前腳的右側臀部跟右腳腳跟的連結線在同一平面的直線上,也就是右邊臀部沒有突出右腳跟太多,這也是用來檢測脊椎中心線是否歪斜。
(預備位置)
雙手扶在兩側的髂骨,上半身往頭頂方向伸展,雙腳底的腳球踩進地板裡,上半身由髖關節處開始往前彎來到平背的位置,到此跟加強側伸展的前彎預備動作一樣,檢查上述的點如脊椎是否還在中心線、兩側腰際是否縮短等,如果因為前彎而位置有所轉移,調整回來,繼續保持脊椎往頭頂延伸。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願意


Yoga in Berlin




心宇

我們的心仍願意柔軟嗎
在無論何等難以面對的狀態裡

至親垂老      病苦龐然
遠方戰火隨大浪飄盪      棲止於海灘上三歲男孩的小小屍體
美麗島嶼的人們      言語割裂      心眼怒視
難眠深夜裡      赫然明白早已荒廢了無數自己......


這世上被區分為美好      或黑暗的
有些我們感受著      有些我們困惑疑懼      有些我們終於鼓勇深入

這世上的悲歡離合
有時我們可以乘載      有時我們被擊倒      有時我們嘗試張手擁抱

無論如何
無論如何
我們都在這兒

呼---      吸---
      碰---      觸---  
外相      或內裡

病苦瓦解幻象
離去的親人      留下直探生命的眼光

沙灘上海水輕輕刷過的小小身軀
潰解了整片歐陸的心防和國界

掀開所有撕裂對立      島嶼的每個角落
都有人殷殷播下日後繁花盛放的種子......

每一片荒廢剝落的自身      原來是一次次重新開始的沃土

於一切難堪中
始終      有著那麼多的愛啊


OM......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夏日凝視

文字/拍攝    彥任

20157月。落地窗前。閱讀)
幾個月來,打開廣播整點新聞,總聽見「希臘倒債危機」或「希臘抒困方案」等相關報導。6月下旬,翻開14年前已泛黃變質的希臘相薄,回憶三個女生飛往雅典的種種,打算分享那年所感受到,為了籌辦2004年奧運而充滿活力熱情的希臘。
8月快過完,超過交稿日10天,仍寫不出對應希臘照片的任何字句;心中了然,要能寫出東西,唯有忠實呈現當下心境。
取消預訂暑假出發的瀨戶內海跳島旅行,整個盛夏,在「閱讀」和「凝視死亡」之間流轉。孩子們敬愛的93歲爺爺檢查出癌末;一向堅定、勇敢的爺爺,淡然的交待不做任何治療、不急救、不通知任何人、不公祭。我心中敬佩著這樣的堅定勇敢,亦是我未來向世界告別的典範。
然而,當失禁突然發生在自律甚嚴的軍人爺爺身上,似乎比疾病本身更難以接受 -- 不再能掌控自己身體,是何等挫折。一個早晨,爺爺拿刀刺進腹部,企圖結束生命;我們全心的守護陪伴,終於讓爺爺心情稍微好轉,而能夠擁有最後一小段寧靜相處時光。
那段期間,我埋首於生死學書籍--《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旁》、《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有時完全沈浸閱讀之中;有時內在過於擾攘,只能靜靜放空。希望透過沒有阻隔的真實陪伴,與老人家聊聊內在深層的部分;實際情況卻一點也不容易。
7月中旬,正喝著咖啡的早晨,接獲通知,兒子的老師於生產時過世。那位美麗溫柔,帶兒子認識《小王子》並愛上扯鈴的年輕老師,滿心期待自己的孩子出生,卻連看一眼孩子也來不及就離開人世。想起自己生產時的危險經歷,使我的不捨增加好幾倍沈重;在靈堂外坐著陪老師先生說話的午後,背部的炙熱豔陽無法穿透受寒的心。
20158月。台北。爺爺書房)
帶兒子參加完老師告別式隔週,8月初的清晨,爺爺心跳緩慢停止。接近臨終時刻,我看見再堅韌的生命,也可能變得脆弱不已。爺爺在最後階段常說到「都是空」、「如浮雲」、「沒有路了」……。短時間發生的一切,使我有被擊潰的感覺--平日腦袋中所想像,迅速崩解。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媽媽瑜珈



祝福 媽媽們 母親節 快樂

我們平常也要在旁邊幫忙,媽媽才有時間做瑜珈喔!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椅式 (Utkatasana)


練習者  心宇,家齊,景清
拍攝      彥任
筆記      景清       2015.04

瑜珈書籍提到瑜珈的體位法有些演變是從動物,物體,以及神話故事的哲理等衍生出來的體式,意思是說每一個體位法都有定義的步驟及方法,練習者按照步驟和方法循序的進入,停留,然後離開。
椅式梵文的字義有「優越、傲氣、巨大、超脫、艱辛」等解釋,不難想像坐在君王寶座上所隱含的責任和使命。
若要直覺說出對椅式的感受,那是一種在框架下,立足大地,覺察限制,並進一步突破而繼續伸展的體位法。
由山式準備進入,先練習雙手合掌胸前的椅式,山式的雙腳腳掌內側是併攏的,若剛開始會有困難,可讓雙腳之間約有一顆厚磚第二高度的距離,或者兩腳之間夾厚磚,腳底的四個點踩進墊子,足弓上提,膝蓋對準第二、三根腳趾,雙手扶兩邊的髂骨,大腿的股四頭肌上提,慢慢屈膝,腳跟不能離開地板,重心維持在腳跟,臀部往下坐,原則上是到大腿平行地板的高度停留,上半身保持脊椎方向的伸展;若還不能到達這樣的高度,保持髖臼與髂骨之間的空間,不要讓髂骨疊在大腿骨上為原則,膝蓋不超過腳趾,雙手合掌在胸前,停留幾個呼吸,再回到山式。

(Utkatasana / 合掌胸前的椅式)

繼續雙手上舉的版本,老師在課堂上帶領進行過兩種進入的方式,先手上舉的山式,上手臂在耳際,掌心相對,肩頸有空間不夾脖子(細部分解有較詳細的描述),再如上述進入椅式;相較之下,先手扶髂骨或合掌胸前,進入椅式之後,再手上舉,後者的版本難度會較高,原因會是進入椅式之後,上半身伸展的自由度會比在山式中手先伸直進入版本受到侷限,對於後背的闊背肌和肩胛帶較緊是比較大的挑戰。所以先練習手先上舉進入的版本,穩定之後;再換進入後,手再往上伸直的版本。

(Utkatasana / 手上舉的椅式)

古典椅式版本是手上舉,掌心貼合,同樣可以比較上述的兩種練習方式。搭配瑜珈帶輔助來減緩緊繃的肩頸和後背(參照樹式中,合掌的瑜珈帶輔助),專注於上半身的伸展。
古典椅式在進入停留時,頭部是往上抬,看向合掌的雙手。
為讓上半身的脊椎伸展更多,下半身的雙腳紮跟更顯重要。雙腿若能越穩固於地板,則越能回饋於上半身的延伸。

( Utkatasana / 瑜珈帶輔助的手上舉椅式)

自由


文字/拍攝     彥任


 〈之一〉


 201210月。輕井澤的秋日午後)


 這神態,始終令我著迷。那個微涼午後的決定性瞬間,凝結了眼神與笑容的澄澈,成為永恆。

 孩子未完全「進化」前,大哭,大笑,在地上打滾,俯拾皆是驚喜;言語及眼神不必掩飾,行為不刻意修飾,四肢輕鬆開展,擁有全然自由。有時我沈浸在他們無拘無束狀態中,放下大人身份,一起大笑,直接躺在地上看看世界不同角度;卻又於日常生活裡給予規範,框架,促使他們持續進化。之間的分寸拿捏,常在我心中衡量。


 〈之二〉

201311月,記錄完短暫巴黎藍帶之旅,正式關閉臉書。書寫多年的親子部落格不再對外開放,內容以光碟形式留存給孩子。失去以社群作為和外界連結的管道,我將眼神停留真實人臉,手握實體印刷書。想給孩子的情意,回歸手寫溫度。當我想念誰,直接撥通電話聆聽他的聲音;用餐時,專注於同桌的人們與食物;旅行當下,放鬆感受身處的時空情境。

 停止分享即時動態,不掛念要回覆的留言,不受任何發言影響情緒起伏,就是生活在此時此刻......我才意識到,從前是如何被無形制約而不自覺。既已覺察心靈的綑綁約束,那麼就徹底離開吧。於是慢慢喜歡,沈澱過後再書寫與說話,安靜純粹生活的步調。回歸許多年以前,人與人之間,直接而單純的情感往返。

Days of Summer





「籠裡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Birds born in a cage think flying is an illness. ''
--- 尤杜洛斯基 (Alejandro Jodorowsky)

妳(你)想要如何地飛?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禮物


心宇                                                        2015年初

有一天
                 
我們的靈魂將透過每一枚細胞
                 
穿越每一寸邊界
                 
成為一切有形,無形
                 
一切
                 
閃耀與流動
……




資深練習者的雙足總引我目光。安穩,輕盈,足弓弧形明晰,足趾自在。安靜時溫文,起步後端凝,延展時若無邊界,彷若有靈魂。
也的確有,飽含每一處細微。
張力,放鬆,微調靈敏。你看,移動中提足往前了,復往後觸地;輕點,懸浮剎那,離地,往空中去
那些無依無恃的片刻,足趾皮膚薄薄肌理下的精細骨骼,充滿方向感。某些瞬間,幾乎可說表情慧黠。它們正與氣流繪製著平衡密語。
無論皮膚外相,年齡皺摺,安然優雅由內裡穿透,輕易震動周圍。
如此,明白想起佛陀誕生後,於眾人目光中,周行四方各七步,隨足所踏處,湧出大蓮花。
一步一燦爛,一步一綻放。
那已不是理性思維,邏輯理解能辨認的了。那是詩的語句,無邊流動的光。是預示所有身心練習者穿透邊界時,將為世界踏出的舞步。

一份微笑著的,小小禮物。

ASANA






Asana
無論身處何處
無論何等景況
身心始終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