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者 心宇,家齊,景清
拍攝 彥任
筆記 景清 2015.04
瑜珈書籍提到瑜珈的體位法有些演變是從動物,物體,以及神話故事的哲理等衍生出來的體式,意思是說每一個體位法都有定義的步驟及方法,練習者按照步驟和方法循序的進入,停留,然後離開。
椅式梵文的字義有「優越、傲氣、巨大、超脫、艱辛」等解釋,不難想像坐在君王寶座上所隱含的責任和使命。
若要直覺說出對椅式的感受,那是一種在框架下,立足大地,覺察限制,並進一步突破而繼續伸展的體位法。
由山式準備進入,先練習雙手合掌胸前的椅式,山式的雙腳腳掌內側是併攏的,若剛開始會有困難,可讓雙腳之間約有一顆厚磚第二高度的距離,或者兩腳之間夾厚磚,腳底的四個點踩進墊子,足弓上提,膝蓋對準第二、三根腳趾,雙手扶兩邊的髂骨,大腿的股四頭肌上提,慢慢屈膝,腳跟不能離開地板,重心維持在腳跟,臀部往下坐,原則上是到大腿平行地板的高度停留,上半身保持脊椎方向的伸展;若還不能到達這樣的高度,保持髖臼與髂骨之間的空間,不要讓髂骨疊在大腿骨上為原則,膝蓋不超過腳趾,雙手合掌在胸前,停留幾個呼吸,再回到山式。
(Utkatasana / 合掌胸前的椅式)
繼續雙手上舉的版本,老師在課堂上帶領進行過兩種進入的方式,先手上舉的山式,上手臂在耳際,掌心相對,肩頸有空間不夾脖子(細部分解有較詳細的描述),再如上述進入椅式;相較之下,先手扶髂骨或合掌胸前,進入椅式之後,再手上舉,後者的版本難度會較高,原因會是進入椅式之後,上半身伸展的自由度會比在山式中手先伸直進入版本受到侷限,對於後背的闊背肌和肩胛帶較緊是比較大的挑戰。所以先練習手先上舉進入的版本,穩定之後;再換進入後,手再往上伸直的版本。
(Utkatasana / 手上舉的椅式)
古典椅式版本是手上舉,掌心貼合,同樣可以比較上述的兩種練習方式。搭配瑜珈帶輔助來減緩緊繃的肩頸和後背(參照樹式中,合掌的瑜珈帶輔助),專注於上半身的伸展。
古典椅式在進入停留時,頭部是往上抬,看向合掌的雙手。
為讓上半身的脊椎伸展更多,下半身的雙腳紮跟更顯重要。雙腿若能越穩固於地板,則越能回饋於上半身的延伸。
( Utkatasana / 瑜珈帶輔助的手上舉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