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扭轉三角式 (Parivrtta Trikonasana)


景清  2012/12/11


扭轉三角式 (Parivrtta Trikonasana)是一個需要非常注意細節的體位,意思是「眉眉角角」不少,動作進行中,稍微不小心,不是卡住,就是失去平衡,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可以檢視心態的體位。

(扭轉三角式 / 練習者  心宇 / 攝影  彥任)
老師連著兩個星期在主要體位上反轉三角式,差別在於進入的方式不同。

11/03
先進行大三角,側角式等不對稱的練習,之後老師要大家先回到下犬調節呼吸,順便讓腳,骨盆等能回到正位。

繼續躺在墊上,練習瑜珈帶套在腳底,先練習單腳抬腿直立反向旋轉腳到地或點地;換邊練習。

先單腳上杆練習,調整好腳底四個點往鏡子方向推,站立的腳掌朝外約三十度;雙手合十,手臂平行胸部互推,利用每個呼吸旋轉上半身往抬腿那隻腳的方向旋轉,直到定點後,雙手往外延展伸直,停留幾個呼吸;換邊練習。

正式進入動作,先平行雙腳與肩同寬,先退左腳一大步,腳尖朝外約三十度,上半身先往上伸展創造出空間,雙手扶髂骨,然後以髖關節的位置開始前彎至平背,旋轉上半身朝右邊,胸擴轉向右邊,心能盡量朝向右腳外側,之後左手伸至右腳掌外側,手可磚,此時要守住後腳跟的力量往後踩,髖關節仍要持續往後推,重心不要移到前腳去,若能保持平衡,則伸出右手朝天,雙腳仍要持續地往地板踩,達到力抗衡,才不會失去重心,往外側或前側衝去。

換邊練習,左邊的手要往上伸直,這邊可能是肩關節較緊,往左旋轉不夠,伸展的空間有點受限。

11/10:
前面的熱身是為了扭轉三角式準備。

夥伴(家齊)合作的下犬,以瑜珈帶圍在腰際下,兩頭分別穿過跨下,由夥伴協助往後,往外拉開,幫助夥伴後背的伸展,這樣後腳跟比較能踩到地。

其中弓箭步,是為打開髖關節,眼鏡蛇式則是打開胸擴。

起先身體側面平行杆約一個拳頭距離,右腳在內側,左腳退後成弓箭步預備式,腳尖約朝外三十度,雙手扶關節,骨盆要轉正,盡量能轉成骨盆朝正面。

先上半身直立著的旋轉練習,右手向上伸起,前腳底四個點要重,像踩油門,後腳要踩穩,利用呼吸慢慢把右手往後畫弧到最遠能碰到鏡子的地方,手指尖立起彷彿吸起鏡子,肘關節微彎,再繼續帶動身體轉動把胸擴打開,利用每一次的呼吸來調整轉動,左手也以平行鏡子伸直延伸。返回時,先伸直右手朝天,胸部轉回,雙手回骨,前腳膝蓋微彎,後腳往前收回。換邊練習。

第二段是加入前彎旋轉的動作,同樣也是先到弓箭步預備式的距離,骨盆轉正,雙手扶髂骨的預備動作,以髖關節為起點,上半身開始前彎,注意脊椎要向上伸展,腳站得順序跟前面一樣,所以左手往耳側伸直,之後手放在右腳掌內側,可以扶磚,利用每次呼吸開始旋轉胸廓,把胸部慢慢轉向鏡子,如果穩定,再把右手伸直往天。換邊練習。

老師來調整我的中段背的脊椎,因為在旋轉時,背並沒有完全放長,所以旋轉的空間不夠,為了又要旋轉胸部,所以就用到不可以出力的地方,使用腹部肌力可以達到旋轉,但是卻會讓後背圓背,也就是脊椎拱起變形,後來想想應該是旋轉起點的位置不對,導致圓背。

老師建議磚可以扶第三高度(最高)先伸展背部,開始旋轉,旋轉的部位以骨盆的位置開始,而不是腹部,換邊練習的時候,這部份改善許多。

最後離牆練習左右各一遍,發覺左半身往外翻轉,似乎左背的肩背關節較緊,左手往上伸直的角度限制較多。

另外一個重點是後腳回踩到地的力道不夠,這樣在骨盆開始要旋轉的時候,由左右腳因為骨盆旋轉所帶來的扭力不夠,重心容易往前或往外,所以手往下扶磚旋轉上半身時,容易失去平衡。

有兩個重點要注意,上半身要創造出空間要能讓脊椎伸展,旋轉是以骨盆啟動,旋轉的同時脊椎要放長,不要縮背;雙腳要踩穩,要讓旋轉的扭力來帶動上半身旋轉。

在較複雜的體式裡,可以分階段練習不同部位的動作,最後再結合統一練習。

這個體式其實去年三月已經上過,上面的兩個重點,老師都有提到,在那之後的自我練習,也練習一陣子,但是這一兩個星期上完的感想,似乎之前的自我練習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幫助,最近也因為在反思自我練習到現在跟原先的初衷也越離越遠,為什麼會這樣呢?

回想這段過程,跟扭轉三角式比較有關的是心理並不排斥這個體式,否則就不會特別加強練習,但是心裡層面似乎有點逃避,就像知道後腳的腳跟要踩重否則就容易失去平衡,但是在練習時,並不會針對這點來加強,似乎只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我有練習了,但是在上課或下一次的練習,同樣的情形會一再出現,就像這一兩次的上課,後腳跟在還沒開始旋轉時就已經鬆動。

誠實的面對自己在這個體式的「症頭」,並沒有用心想要真正的學會,只是在應付自己;道理都知道,就是不太想做到。而內心潛在會想逃避的原因,自己想想應該不是這個體位難,根本是內心就是嫌麻煩;這個就像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抗力、要面對的,但是心裡卻沒有真心想要面對,就會出現一再糾結的情形。

經過整理心情,把上面提到的兩個重點,分解成簡單的步驟,利用上班休息空檔幾分鐘來練習,經過這樣安排練習,心裡踏實許多,這就讓我回想起當初開始做瑜珈時,金剛座和雙盤雖然很難受,但是想到當時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練習的功效的記憶,內心似乎感到輕鬆和坦然許多,就像事情找到方法有解一樣,也因為這些曲折,在反轉三角式裡找回當初的初衷。


附錄:扭轉三角式的旋轉部位使用到肌肉、骨骼等解剖註解

from Anatomy for Vinyasa flow and Standing Pose


Step 1:
收縮大腿前側的髖屈肌,利用擠壓的方式讓身體上半身盡量靠近前大腿
這是讓腰肌為後面的骨盆旋轉作準備。圖示中的前腿臀肌,這邊的肌肉是以股骨和骨盆為導向進行旋轉時,在改善髖關節屈曲時有很大的幫助。














Step 2:
上提前腳股四頭肌伸直膝蓋,前腳腳底四個點要踩進地板來平衡全身的重量,通常會把腳底的力道移到腳掌的外緣重踩。

這樣的作法可以產生反向的外翻力量從腳踝往上,並分散身體的重量到腳底的四個點。下方的手拉住前腳來嘗試讓髖關節外展肌收縮。注意闊筋膜張肌和臀中肌越收縮,能讓骨盆越靠近大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