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者 心宇,開雲
拍攝 彥任
筆記 景清 2015.02
浪潮是一波接著一波。第二波,請,接續。
(四足跪姿)
由金剛坐姿來到四足跪姿,一開始在這預備姿勢學習在對的位置準備。 雙手間距與肩同寬,手掌在肩膀正下方,手指均勻分開平舖墊上,中指對準正前方,手腕上方關節紋路調整均勻分布,肘眼相對。兩腳間距約臀寬,膝蓋在髖關節正下方,腳背或腳趾貼地。手掌推地,上提手臂,保持脊椎往頭頂延伸,兩側腰際有空間,眼睛看向地板。
牛式
(牛式)
以胸椎帶動頭和頸部,讓胸部照向正前方,下巴微抬,眼睛看向鼻尖或斜上方。搭配脊椎伸展吸氣。
貓式
(貓式)
仍是以胸椎帶動頭和頸部來到雙手之間,腹部柔軟挖空,往中間包覆,肩胛帶往兩側滑開,圓背朝天。配合脊椎屈曲吐氣。
虎式
(虎式)
十指和手掌均勻貼向地板,手臂伸直,手掌貼向地板的力量回返至肩窩,臀部坐回腳跟,伸展背部脊椎,眼睛看向雙手之間地板。不下壓手肘和肩胛帶。自然呼吸。
從四足跪姿到牛貓虎,一開始可藉由這組序列,掃描身體是否有不適的部位,也讓身體熱身,迎接後續的練習。若膝蓋敏感,可墊瑜珈毯或厚毛巾減少不適。
留意手腕部位的紋路均勻是代表力量使用的分布,在後續的串連動作,如拜日式中的下犬,是比較頻繁使用的銜接體位,若手腕和手指的位置不對,進入手支撐時,例如大拇指接近掌根的部位若較突出,過度使用容易造成筋膜或韌帶發炎。
(手指撐開平舖在墊上 / 手腕紋路均勻分布)
手肘部位柔軟,容易過度伸展,可先往外彎曲手肘,再上提,伸直手臂,讓肘眼相對,不過度伸展。
(手肘調整方式:左 - 手肘先往外微彎 / 右 - 再上提手臂,肘眼相對)
(左:開雲手肘過度伸展 / 右:經過調整,手肘回到中立位置)
老師開始教學,剛好也是我接觸老師課程的開始,四足跪姿和牛貓是第一次上課的內容,再加上後來的虎式,一同經歷這演進的過程。
關於正念的修習,我的見識仍是非常非常粗淺,試著以個人的理解在牛貓虎說明我的體會。
「有覺有觀」是靜坐的基本功,也可運用在動作的練習中。
「有覺」亦稱作「有尋」,意思是覺察,一開始的觀察;在牛式中,儘管是往外看,我要清楚知道我正在練習牛式配合吸氣,沒有被外界影響分心。
「有觀」也稱作「有恃」,意思是持續的觀察力,觀察前一個觀察,綿延不斷;在貓式,收攝心智,往內看,看向內在,配合吐氣,我的心念是否還在專心練習。
虎式是接續,也會是新的開始。
(C1:牛貓,側 - 正)
肌肉收縮 (Contracting) 肌肉伸展 (Stretching)
成為海洋
看報導,科學家還在找尋答案,我們的母親--地球上的水是來自何處?
有一種說法是來自亙古時期星球之間的碰撞所留下。宇宙存在時,施與受也同時運行著;神所給予的,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在超音波的光影之間,初生生命的胎音透過擴音噗通的搏動,母親子宮的羊水給予溫暖,妥善的孕育呵護,世界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看似微弱的光點,最終能長成多大的心量?
成長摸索的過程,有著不少用力的痕跡,是來自內在小孩的傷痕,按照老師在課堂的說法,調整太多,反而讓自己受傷。
可能是方法不對,抑或是時機未成熟,但也就這樣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沒停過,隨著時間,心中的碗不見擴大,只見漣漪起伏不斷;然而碗中的水終究會滿而溢,於是時機成熟。
說說我試的順序,先在工作上,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看待理解的事物道理如何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過程中了解首先要先學會看見,不帶任何偏見,放下身段,仔仔細細看清楚,然後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為什麼?"
有段時期陷在問自己"為什麼"來讓自己前進(太過用力似乎成為強迫自己的習性,就像昨天的例行聚會練習,被老師點到在駝式裡的過度使力,嗯,離題了),耐心用你曾經在心中、腦海裡諸多想法一一嘗試,試了是為尋求一個可能性,錯了是為試下一個可能性;就這樣重複返回"看見",再到本身"想法",實行觀看"結果",如此周而復始,幾年下來,頗具成效,問自己的"為什麼"越來越少。
在工作如此這般,似乎可行,但漸漸感覺與生活開始出現隔閡,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切換,變得越來越困難,感覺被分割,例如工作要求時效性,有時間限制,而在生活中,如教養是需要時間等待;困惑原來的自己是否太過遷就被改變,還是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達到最後的結果,本來該看見的,也慢慢麻木視而不見,這就不是原先想要的樣子,沒有真正的看見。
由往外看,到最後跟自己的內在碰撞,一部分的自己還在用力對抗自己,證明自己沒有憂傷,沒有心痛,沒有被傷害...,幾次的經歷反而是在悲哀中放下,深刻地感受心也由此鬆開了。
慢慢領悟到要改變之前,要學習如實地接納自己。
打開,再一次地打開,光明與黑暗,恐懼,不安,懦弱,憤怒,偏見,...都進來吧,我都接受。
更具體實行,約幾個月前開始在自我練習末段的唱頌祝禱,練習慈心觀,祝福家人和摯友,培養內在的慈悲和勇氣。
也準備了所謂的生活書籤,當不安和困頓的時候,回想過往,提醒自己也有如此的感受。
其一
小女孩在某次與姑姑相聚後的離別,因思念側躺在床啜泣,聞聲細問之後,不禁心同感刺痛,那也是與過往連結的回憶,輕撫額頭,拍拍背就像嬰兒時期的安撫,直至輕微呼吸聲睡去。看見就像是大人的心也要被哄,告訴"她","嘿,沒事的,一切都會安好,過去的",接受情緒的流動,容許抒發,仁慈的對待自己,心柔軟。
其二
那是約經歷一年多,幾周一次的繪本傳遞與接收,在靜默中進行,被接納的心弦就像是無聲的音符在空間中共振著,在靜默中聆聽,靜默中完成。
就帶著這些前進,這是一條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的路;願能像海洋無限寬廣,讓心量逐漸擴大,擴大吧。
--------------------------------------------------------------------------
[C1] : iYoga - Premiu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