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戰士二 (Virabhadrasana II)


練習者  心宇 
拍攝      彥任
筆記      景清       2014.10

原先預定安排這期是頭立式, 變更調整移到之後,原因是筆記寫的是老師教學進度,再來是筆者最近的體認基礎體位法是往進階練習的橋,需要清楚地一步一步搭起通往之間銜接的根基,誠如老師引用《艾揚格瑜珈聖經》<第二章 身體之安穩 –體位法>提到「…在努力擴展自身能力的同時,根據你現有的能力行動…,與其大量重複錯誤的體位法,不如少量練習正確體位法。」,所以讓我們先搭下一座橋,戰士二。

(戰士二,Warrior II / Virabhadrasana II)   

先到山式,幾個呼吸後,來到站姿預備姿勢,可以手掌上下交疊,雙腳微屈膝,雙手往兩側劃開伸直,並同時雙腳也往兩側跳開,約略估計雙手的手腕分別在腳踝上方來估算雙腳之間的距離,雙腳的腳尖同樣朝向正前方,腳跟和腳掌外側踩入瑜珈墊,腳底四個點均勻分布施力在墊上,由腳底,小腿,往股四頭肌上提,裝回髖關節裏,雙腿有力;雙手呈現放射狀平行肩膀往兩側伸展,肩膀和頸部不緊張。

(四肢伸展式 / Uttita Hasta Padasana)


另一種進入的方式以墊步或移動的方式來打開雙腳的距離,標準的距離是以前腳能屈膝90度為原則,後腳能伸直,骨盆跟身體維持同側;前後兩腳的腳跟維持在地板同一直線上。

練習不同的進入方式有助於了解身體在不同角度或方法回饋於自己的感受程度,例如哪些部位感到緊張,壓迫,不舒適,…;造成的原因會是什麼?

雙手扶髂骨兩側提醒兩邊高度一樣,臀部沒有一前一後,練習者的前後方到此維持在同一平面上。

再把雙手往兩側伸直,先以右腳當前腳,左腳掌內旋約30度,右腳以腳跟為轉軸,外旋大腿並且轉腳掌九十度踩地(在這個步驟,稍後的細部分解動作會說明如何外旋大腿,並且對準膝蓋),右腳屈膝慢慢前彎,上半身維持不動,只有往下移動,直到右腳膝蓋來到大腿垂直小腿90度,到此,右腳跟要往下紮,腳底四個點平均施力踩在瑜珈墊上,後大腿由腳掌的外側踩地,能量線(力量線)回托往回到小腿,來到大腿,跟前腳同樣回托的力量匯集在骨盆,由上伸展脊椎,兩肩放鬆,頸部不緊張,自然轉動頭部朝向前方,眼神堅定,嘴角上揚,看向前方,勇敢地迎接外來的挑戰。

戰士二是非常需要能量的體位法,有兩個能量線要掌握,一個是前大腿前彎後,要維持住膝蓋在腳踝正上方,而這兩個點之間的力量線沒有偏內或往外,前大腿的肌肉須利用腳跟踩向地板,地板回饋的力量往回送到小腿,經膝蓋,到大腿的股四頭肌,在此股四頭肌利用這股回托的力量,並且大腿已經裝回髖關節裏,因為已經穩定根部,不會飄移,股四頭肌可以由髖關節處外旋;另一個是後大腿由腳掌外側下踩,回送從小腿到大腿,同樣地也是由大腿根部內旋,由外旋前大腿和後大腿外旋的兩股力量在骨盆處達到力平衡,在此骨盆可以感受兩股力量的匯合往上,再由豎脊肌延伸脊椎,脊椎是在骨盆正上方。

approach」這個英文單字,它有「方法」的意思,也可以翻作「慢慢接近」。找到慢慢接近完成型的方法在今年第二季開始,老師上課已經逐漸帶入更多輔具使用的練習,當然也包括夥伴協助。輔具的應用和夥伴的協助,在每個人目前可以到達的位置跟體位法的完成型之間提供緩衝的空間。

剛開始進入戰士二的練習,若是股四頭肌尚未完全鍛鍊過,以漸進的方式進入,例如兩腳之間的距離不用太寬,或者是膝蓋先不用到完全九十度的位置,逐次的練習之後,再慢慢把距離加大和更接近屈膝九十度。

運用輔具以瑜珈椅或等高穩固的支撐物讓雙手扶住,再調整屈膝的角度。若是屈膝到九十度仍覺得股四頭肌很酸,可以把瑜珈椅移到屈膝的大腿下方,視高度需求墊磚或薄毯在大腿下方,等到大腿越來越強壯足以停留較久,就是撤掉輔具,進入完成型的時候。



(A1:左 - 漸進的方式 / - 輔具的運用 / - 完成型)   

戰士二在站姿系列可以是銜接的體位法,例如可以到戰士一和戰士三、側角式、反轉三角式、加強側伸展式,半月式等。

在一連串的站姿練習後,老師會安排仰臥英雄式(Supta Virasana)或馬鞍式(Saddle Pose)來放長股四頭肌,課後多喝溫開水,排掉乳酸,可以減緩酸痛的感覺。


細部分解



(A2:步驟 1)

彎曲髖關節和膝蓋來到九十度位置;這樣做會啟動腰大肌髂肌
給予這個體式一股往前的氣勢。這些肌肉群可以拉提大腿骨,骨盆朝向前方
(這邊的前方指的是站姿進入時面向的方向),和穩定腰際位置的脊椎。

在戰士二膝蓋會有傾向內倒。若想要維持大腿骨和脛骨在正位,
也就是要說維持脛骨在地板的正確角度。所以膝蓋若會往內倒
啟動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把膝蓋帶回原來的位置。




(B1:左 - 膝蓋內倒 / - 標準位置)

練習先讓手在膝蓋外側點地,利用上述兩組肌肉帶動膝蓋往外推手臂提醒。



(C1:左縫匠肌 / 闊筋膜張肌)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靠牆的磚來調整,如下,老師的示範。
同樣以站姿預備姿式,進入後,前腳的小腿跟膝蓋要努力往牆推磚。



(戰士二 - 磚靠牆的輔助 / 心宇)


相反地,若是膝蓋外倒,利用內收肌群把膝蓋拉回原位置。
大腿施力用髖外展肌(臀中肌加上臀大肌)內收肌群平衡讓膝蓋朝向正前方,
大腿會在脛骨上方,脛骨會在腳踝上面,
讓這些部位維持在原先中立的位置,形成正位。



(C2:左臀大肌 / 臀中肌)


(C3內收肌群 -  -  /  - )



(A3:步驟 2)


前面的動作是藉著彎曲前方的髖關節和膝蓋來平衡,
並維持膝蓋到髖關節的一直線,往後延伸到後腿,腳跟,把腳穩固在地板上。

啟動脛骨前肌脛骨後肌彎曲內收後腳掌約到30度位置,
後腳掌到腳跟的外側踩進瑜珈墊,啟動股四頭肌伸直膝蓋。


(C4:股四頭肌)

藉著收縮髖外展肌把後腳往後伸長,拉離前腳。外展大腿。
收縮臀部,並把尾椎骨捲入來啟動臀中肌伸直後大腿。

臀大肌同時要外展臀部(髖關節),打開前方的骨盆。
最後穩定後方臀部,臀大肌收縮外展帶動後大腿往回踩到地板的力量。
並且闊筋膜張肌還可以跟股四頭肌合力來穩定後膝蓋。



(A4:步驟 3)

藉著臀大肌和內收大肌一起啟動來伸展後臀和打開骨盆。
啟動內收大肌的方法是後腳踩進地板,藉著回托拉回中線(脊椎)
伸展豎脊肌來往上撐起上半身,和打開前胸。


(A5: 步驟 4)

若是前腳的膝蓋會往內移傾倒。
藉著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反向拉回膝蓋固定在腳踝上方,
並且讓腳底四個點均勻受力,不要讓膝蓋衝出腳尖。

用小腿外側的腓骨長肌腓骨短肌把腳往下踩的力量帶到腳底四個點,
平衡由闊筋膜張肌(C1)和臀大肌往反向拉的力量。




(A6:步驟 5)

往兩側伸直手臂和肩膀進入完成式。用前面和後側的三角肌舉起手臂,
然後使用下棘肌小圓肌來外旋肩膀的上手臂。

利用旋前圓肌旋前方肌轉手掌心朝下。
觀察如何利用旋前肌群來外旋手臂,調整上下手臂,
使肘眼能跟前胸同方向,穩定左右兩條手臂。

利用收縮菱狀肌提肩胛肌拉向脊椎,並展開前鋸肌來往兩側伸直手臂。
要維持這樣的姿勢停留,需使用上手臂的菱狀肌和下手臂的前鋸肌合作,
和收縮三頭肌來伸直手肘。


(C5:左旋前圓肌,旋前方肌 / 右 - 提肩胛肌,下棘肌,小圓肌)




(D1:戰士二,左正 - 左側 - 右正 - 右側)

肌肉收縮 (Contracting)        肌肉伸展 (Stretching)


        儲思盆

有些記憶隨著時間暈開淡化

***



剛開學,男孩升上四年級,弟弟同年念小一。

沒多久,家中大人發現弟弟的雙腳常有瘀血的斑塊,幾次來回醫院,確診是白血球過多症,俗稱血癌,為了治療,弟弟住進兒童癌症病房,媽媽為了照護,幾乎是住在醫院裡,爸爸則是工作和醫院兩邊奔波。

經常翻閱醫院拿回來的小冊子,看否能在裡面找出什麼一絲希望?但總是黯然,和說不出來的如何是好。

有時帶著一兩本漫畫跟著去醫院,看著弟弟手腳無數針孔的痕跡,開不了口的安慰在心中一直抽痛著。

第一次沒有去學校上學,就只是在路上,小巷走著。

隔天要上學的路上,同樣沒有走到學校,就只是在家中附近的小巷中穿梭,直到意識聽見同學媽媽在路旁開口問發生什麼事?才急忙回到家中,跟來家中幫忙的阿媽說要去醫院看弟弟;搭著同樣的公車來到醫院,按著同樣的樓層電梯,走進同樣的房間病床,媽媽看著男孩進來,問著說今天怎麼沒有上學,頓了一下,脫口而出的是今天上半天課,放學後就直接過來,媽媽看看男孩,沒有多說什麼,只說等一下等爸爸來再一起回家。

看著病痛的弟弟略帶微笑回應,男孩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第三天回到學校上課,想來老師已跟家中聯絡過,座位附近的同學也問發生什麼事沒來上學,男孩並沒有多說什麼。

弟弟離開後,有好一陣子只要感到委屈或被誤解,就會鼻酸想哭的衝動,意識到某些同學們異樣的眼光,男孩內心直覺好哭不太見容於當時,於是學會假裝堅強。


步入青年後,一天接到家裡的電話,媽媽電話中說到爸爸因為感染C型肝炎後,在這一年前,發現有一小顆肝腫瘤,當時的主治醫生是以栓塞的方式治療,而最近復發,超音波發現又長出一顆新的腫瘤來,要再入院栓塞治療,媽媽有事忙不過來,需要家人幫忙看護,青年這時才了解被隱瞞了好一陣子,家人善意的隱瞞,卻讓青年有著說不出的慌亂和失落,怎麼會這樣?

從那時之後,青年一直在尋求是否有妥善的治療方法,找文獻,病診,各家醫院的主治醫生專長等,一切相關治療的可能性。

血脈相連的血型不合,近親之間的換肝移植是不可能;往外尋找,等候排隊移植,隨著後來復發的部位接近主要血管,難度越來越高,變成最後的消極治療,藉著有機飲食,增加免疫力等等,希望能有所改善,成效似乎不太大,醫生或多或少提到這樣的情形最後是肝衰竭,能撐多久就多久。

之後就是在復發,栓塞治療這樣的過程反覆來回;青年跟妹妹,小弟輪流回去照顧栓塞後會發高燒的父親。

青年的家是屬於傳統家庭,家人之間彼此關心,但愛總是很難說出口。

父親癌末,提到若是最後意識昏迷,最後跟家人討論的結果是放棄急救,讓他可以平靜地離開他的身體。

這一天的到來是主治醫生把青年和妹妹帶到病理室說明爸爸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部,最強的抗生素已經無法壓制癌細胞的增生,X光片呈現整個肺部被佔滿的模糊不清,醫生要青年跟父親說明情況,並提醒是否要急救!

青年跟妹妹很困難的討論完,跟媽媽說過一遍之後,青年覺得要誠實地跟父親說明病況和是否要接受急救,是一道很難跨過的障礙,時間的急迫性讓無法青年逃避

父親離開後,青年心中一直感覺悔恨和愧疚,有關於那句想說而未說出的話。



這件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收到主管的信之後,因為不是一開始主線的收件人之一,就得從信件起頭開始看起。唉,這時內心隱約預感類似情節才在不久前發生過。

原因是產品上市的日期在即,但有一個疑點需要釐清,每個模組的負責人都說自己包辦的部分經過測試都沒有問題,但最後的整合測試,在某些情況會出包,達不到測試基本的要求。

以上翻成白話一點就是即將要出貨的產品有瑕疵,但沒有人願意承認問題出在哪裡?已步入中年的工程師經常得擔任這種釐清問題的差辦。個別問過每層負責的同事,了解情況,後續做的其實就是直接切到核心的問題點,一遍又一遍複製問題的重現,直到分析出問題的原因會是落在哪裡?

這整個流程最困難的部分是產出的分析報告要如何寫?經過多年來的歷練,明白不是所有人可以立即接受當初他該看到的問題,而為何他看不到?這需要時間。

在「善解」和「有話直說」中間找到平衡點,掉棒的問題,有人可以承擔接棒,把問題解決。

事後,總希望這會是最後一次。

***

「你必須了解自我誠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人是非常害怕看到真相的。」
--- 葛吉夫 (戈齊福,Gurdjieff)

過去未竟的缺憾,成了心裏失落的一角,漫長重建之路。

過去的場景,時常會浮現在腦海裏,除了對親人的想念,還有其他的意義在。回頭審視背後的意義,有著許多情緒因素存在,恐懼,悲傷,懷疑,絕望等,這些負面想法逼迫自己很想逃離,不敢面對感覺令人坐立難立,會窒息的地方,本能的保護,直覺地認為自己不應該是在那裏承受這些的。

對於親人的離去,內心常會有陰影感到不安,於是學會安慰自己,只要還活著,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這樣的想法開始在心中萌芽,不想對命運低頭,儘管悲傷仍存在,藉著這樣的想法來認同自己的存在。

在這樣比較激進的作法,每當覺得自己哪裡卡住,內心充滿負面的情緒時,就會用所謂死亡的觀照來逼迫自己,這確實有效,充滿內心那些不好的感覺,頓時內心收緊的部分空掉,僵硬會鬆動,逐漸軟化,有了空間和勇氣來面對問題,重新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以及要如何解決!

後來在佩瑪.丘卓的《當生命陷落時》裏面讀到更確切的觀念,也想到是否要一直用這樣先耗損再修復的方法?原先的反覆倒帶,調整,一路摸索,甚至衝撞,過程常常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得等到恢復力氣再繼續...

就怕到最後,一再地用這樣的作法,感知的能力是否會麻痺?所以也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溫和的良方,不必事事都得這麼沉重的處理。

現在從頭回想起這條路,可以稱做是誠實面對自己之路,從一開始還不知道什麼叫「自已」,我還沒有成形之前,就差一點出局;或許是天性叛逆,想找回原我,卻發覺從此要為自己負全責,又陷入一種恐懼;怯弱了想逃開;心狠了又太壓迫自己,對自己和別人同樣嚴格,就在這「找回」和「閃躲」過程來回拉扯。

所幸後續進入的善知識和善導師的引領,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每次練習的結果也帶給自己勇氣;儘管閃躲和面對的不自在感覺都還是會在,但已經知道越是對自己內心開放,就能一點一點接近原我,真實的自我。

今年清明和母親到弟弟墓前探望,根據習俗,是該有其他的處理方式,但母親的傷痛還停留在三十幾年前,我們明白,也只能陪伴和等待。離去時,看著母親前行的背影有著紙灰飄過,心裡想著,對於這一切,我要學習的還很多。

-------------------------------------------------------------------------------------
[B1]        : Hatha Yoga in the Anusara Style
[D1]        : iYoga - Premiu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