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詩意


拍攝 / 文字   彥任




  2013年4月初,京都櫻花正盛。
  沿著關西一帶走訪至江戶時期,
  德川幕府直轄地--倉敷。

  著迷於黑白照片的我,
  將粉嫩櫻花卸了妝。
  友人說:妳拍的照片有一種孤獨感。

  是的,影像呈現出心中意象,
  那便是我內在詩意。
  黑白照片有我喜愛的純粹,不喧嘩。



   車伕,盡責站立於崗位等候客人,
   直挺身影令我感動。
   他正巧跨越在舊時空與新時代邊境,
   像是一種仰望,與回顧。

   一起旅行的朋友每回看見照片,
   總要開玩笑問:
   我們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
                           
   這是我的視角。
   同樣景緻,
   每雙眼睛所見風景不同;
   像是看待世間人事物擁有各自觀點,
   而我們都站在地球上。



   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堤耶-布列松説:
   攝影,意味著頭腦,
   眼睛與心靈都落在同一瞄準線上。

   布列松一生帶著萊卡135旁軸相機與50mm鏡頭,
   專注呈現如詩歌般黒白照片。

   我帶著萊卡X2相機與24mm鏡頭,
   沿著倉敷川漫步,探索我眼底故事。



  太多言語,有時模糊焦點。
  太多色彩,有時喧賓奪主。




  高速舞子巴士將我們送抵淡路夢舞台。
  這裡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央。
  歷經十年光景,
  安藤忠雄讓原本受傷的淡路島重生;
  孩子們戲水的「貝之濱」,
  由一百萬片扇貝覆蓋。

  那日,晴光美好,
  我們全讓陽光深深親吻。



         

  我愛清水模建築,
  如同愛黑白照片。
  走在時光迴廊裡的孩子,
  愈走愈遠,身影愈拉愈長。
  每回看見孩子們昔日照片,
  眼睛總會溼熱,
  歲月究竟如何在這迴廊轉角處逃走?

  能輕輕擁有的,
  只有凝望之時的心領神會,
  和每一個擁抱當中的真實情感。



  與Miho美術館相遇前,
  必先通過這意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隧道;
  建築大師貝聿銘向大自然借景,
  將設計理念與陶淵明《桃花源記》融合,
  創作岀獨特風景。
         
  回首自己四十年生命河流,
  也是這麼越過一村又一村;
  下一個出口無論寧靜或擾嚷,
  總要帶著安穏的心迎風相對。



「對我來說,相機就是我的素描本,
    一個讓直覺與自發性作用的工具,
    更是瞬間的掌控者,它用視覺的方式發問,
    又同時做出決定。
       
    為了給世界賦予意義,
    就必須先體驗到自己是置身在透過觀景窗
    所裁切出來的那個世界裡,
    這樣的態度需要專注力,心靈的鍛練,
    敏感度,以及幾何感。
    唯有通過極度簡約的手法,
    才能獲得最洗練的表達。
       
    攝影時,永遠要對拍攝對象與自己抱持最高敬意。」

    -- Henri Cartier-Bresson《心靈之眼 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



沒有留言: